不锈钢消费空间大 产业链建设亟待完善

时间: 2024-07-05 作者: 迪林根DILLIDUR400V耐磨板

  在7月8日举行的2021(第一届)中国建筑用不锈钢创新论坛上,参加会议的专家表示,我国不锈钢消费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不锈钢具有耐腐蚀、少维护、低碳环保等特点,契合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应加大不锈钢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力度。目前,不锈钢行业仍面临不少挑战,亟需在夯实发展基础、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延伸产业链等方面加大努力。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在论坛上表示,2016年-2020年,不锈钢表观消费量由1884万吨增至2560万吨,年均增长8%。预计2025年中国不锈钢消费量在3300万吨左右。其中,建筑领域用不锈钢消费量将呈现较快增长,不锈钢围护系统、不锈钢饮用水管将迎来更大市场空间,预计“十四五”期间年均消费量增速为6%。

  从不锈钢下游变化情况看,李新创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大面积建设,与民生健康相关的建筑用不锈钢流体管、不锈钢餐厨具消费量将呈现较快增长;随着不锈钢使用成本逐渐下降,不锈钢以其美观、不锈等特点,将逐渐替代部分建筑围护、建筑装饰领域的碳钢产品,建筑用不锈钢需求占比将进一步扩大;随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家电产品用钢升级,不锈钢消费量也将保持一定增长空间。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建民表示,2020年,欧盟、韩国、日本等经济体不锈钢人均消费量在32公斤,而我国只有18公斤。世界不锈钢粗钢产量占钢铁产量的比例为3.9%,而我国只有2.9%。我国不锈钢消费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11年,太钢就在国内首创双相不锈钢螺纹钢筋、高耐蚀超纯铁素体不锈钢、装配式建筑用奥氏体不锈钢,在港珠澳大桥、奥运会场馆、青岛胶东机场等重点项目提供了不锈钢一揽子解决方案,为绿色建筑的不锈钢应用作出贡献。”李建民表示,近两年来,太钢瞄准不锈钢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形成了400系、300系以及200系全系类建筑围护系统不锈钢产品。“我们的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不锈钢总产量达到1800万吨。”

  建筑业存在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建造方式粗放等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建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也在不断攀升。《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6.5%,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比重达51.3%。

  “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应从建筑材料生产、施工建造、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推动建筑业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发展中心副处长宫玮在论坛上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绿色公共建筑平均碳排放量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29.9千克二氧化碳,比全国平均值低50.81%。

  推广绿色建筑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而不锈钢的应用契合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宫玮表示,不锈钢拥有耐腐蚀、少维护特点,满足绿色建筑“安全耐久”要求。有关研究表明,不锈钢初始投资相对较高,但后续保养维护成本较低,从全生命周期看具有一定成本优势。

  同时,不锈钢具有安全卫生的特点,满足绿色建筑“健康舒适”要求,主要体现在供水管领域。不锈钢供水管长期使用不易结污垢,有效地避免了水质的二次污染,保障供水水质安全。尤其是大型医疗综合体,涉及医用软水、直饮水、生活用水等要求,宜选用不锈钢管道作为供水管材。

  不锈钢还能提升建筑的“资源节约”水平。比如,选用太阳能反射效果较高的不锈钢作为屋面、外墙或外遮阳等设施,可以有效反射太阳光,建筑的夏季制冷需求降低。此外,不锈钢可回收制成原来的产品形式,是典型的可再循环、可再利用材料。

  对于如何推动不锈钢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应用,宫玮建议,应结合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建筑用材发展的新趋势,联合优势企业、建筑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展不锈钢在绿色建筑设计、建造等方面应用研究,以及相关规范制订修订等工作,推动不锈钢在绿色建筑领域的标准化应用。同时,联合工信部、住建部等部门开展政策研究,结合绿色建筑和不锈钢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推动不锈钢建筑应用的相关政策。此外,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联合研究、建设、生产等相关单位,率先选择医院、学校、场馆等公共建筑开展示范,探索不锈钢在建筑屋面、外墙、装饰装修等方面应用模式,系统总结应用经验。

  李新创指出,我国镍、铬资源保障不足。镍矿对外依存度超过80%,且从印尼、菲律宾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90%以上。铬矿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产业链建设仍需完善,不锈钢企业产品深加工比例偏低,没有形成特色体系。

  李新创建议,夯实资源发展基础,加大镍矿资源丰富的甘肃、新疆、青海、云南和四川等地资源勘查及开发力度,提升国内镍矿资源产量。建立镍、铬资源储备机制,研究在镍、铬资源价格较低时,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对镍矿、镍铁、镍金属,铬矿、铬铁等含镍或含铬原料进行收储,并在我国镍、铬资源需求大幅增加时投放市场,提升我国镍、铬资源保障能力。拓展合金矿进口来源,化解镍矿来源高度集中问题。

  “同时,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积极延伸产业链,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超低排放改造,实施低碳发展。”李新创指出,目前我国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不锈钢产业园达20多家,深加工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但大部分不锈钢产业园仍存在不足,首先是产业发展较为初级,多数产业园引进的是不锈钢原料深加工及相关配套,而制造不锈钢产成品的企业较少,没有形成产业链生态;其次是产业链关联度不高,多数园区往往重“项目”轻“产业”,发展重点集中在不锈钢产业链上游的原料冶炼生产端,而对应的不锈钢制品深、精加工规模较小,且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度较低,未能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加强不锈钢标准技术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制定发布一批先进适用的标准,培育发展一批高水平的团体标准,提高不锈钢产品高质量标准的有效供给。加强不锈钢行业装备技术和智能制造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引导行业装备技术发展方向,促进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标准化对不锈钢行业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集中力量,协同推进重点领域产品标准和应用标准的制修订,加强上下游标准协同一致。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高端不锈钢产品标准。制定适用性强、代表行业先进水平或优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团体标准,满足下游对高质量不锈钢产品的需求。”李新创建议。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太钢集团总工程师李建民:中国不锈钢人均消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发展空间较大

  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路演

上一篇: 建筑钢制品应用占比需求旺盛 厂商将会是一大机遇

下一篇: 【48812】废不锈钢日评:废料及制品规范体现出相对来说比较安稳的格式

成功案例success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