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拾仰取力学 稇载而归笃行

时间: 2024-01-30 作者: DILLIDUR450V耐磨板

  2023年11月5日至13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的以“新时代 新思考 新提升”为主题的2023年泾川县学校管理人员访名校高端研修班。研修期间,我们实地走访了6所学校,听取了18场专题报告,观摩了语文、数学、思政、物理、心理健康等学科课堂教学,领略了苏州教育魅力,学习了苏州教育方法的理念,了解了苏州教育成绩,更重要的是交流反思了泾川教育现状,更新了理念和认知,也坚定了理念和认知。

  1.校园文化魅力。走访的每所校园文化都是独特性,也共同构成了苏州教育文化的多元性。每所学校基于江南建筑风格和人文精神匠心独运,打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标识和文化传承,不同的文化给学生烙印了不同的品格特质,构成了学校文化传承的独特品性。

  比如程开甲小学的“科学家精神”文化。学校以著名校友、核物理学家程开甲院士的名字命名,旨在传承和弘扬程开甲院士的精神。校园内错落有致的景观,组成了三条历史线,包括校史馆呈现的盛泽教育史、科技园展示的科学探索史,以及开甲厅的群雕,再现了程开甲院士的成长史。学校以“开甲精神”为引领,激励学生读懂程开甲、学做程开甲,思考自己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求学之路、成长之路、奋斗之路,定义了开甲学子的时代形象:像种子一样积极生长,像军人一样忠诚担当,像科学家一样拼搏创新。

  又如彩香实验中学校以“厚”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办老百姓喜爱的、有品位、有特色的优质初中校”,坚持“合作学习、幸福成长、超越自我”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校训是“厚道”,包括厚为人之道,厚职业之道,厚办学之道,学校的校风是“厚德明道”,教风是“厚爱博学”,学风是“厚学乐行”。以“厚”为核心的“一训三风”充分反映了学校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2.多元课程魅力。走访的每所学校都格外的重视课程开发,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和校本课程的优化改进,将校内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互相结合,注重家国情怀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有机融合,创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等课程建设,共同呈现出“校校有特色、课程多元化”的苏州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比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劳动教育课程以家政教育为核心,致力于构建“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分为三个层级:全员必修的家政技能课程、校本选修的家政拓展课程和提升人与家庭、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家政智慧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劳动知识的传授、劳动技能的训练与劳动观念的培养三个层级,三者前后相继并相互贯通,使学生经历心智与身体的双重锻炼。

  又如吴江中学的课程建设呈现出丰富、多元且富有创新的特点。课程建设不仅关注传统学术领域,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除了核心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程,学校还开设了丰富的艺术、体育、科学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多元化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教育体验,并且基于苏州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学校组织师生开展实地体验和实景沉浸教学,既培养了家国情怀又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

  3.学校治理魅力。走访的每所学校都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学校发展的治理体系,共同构成了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每所学校书记、校长和副校长的报告中,都蕴含着制度建设、文化培育、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学校治理的系统性理论遵循和体系化实践成果。从聆听报告中直观感知,苏州学校在治理过程中,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克服了行政权力主导对学术本位的遮蔽、简单共治策略对复杂利益诉求的忽视、短期量化考核对长远质效的损害等问题,反映了学校治理的专业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比如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王文英校长报告中,从实现自我超越、锚定共同目标、加强团队学习、形成系统思考、优化做事流程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新校长的五项修炼。王校长虽然以新校长的成长为立足点,但是整个报告涵盖了学校常规管理、文化引领、教师培养、学生培育、后勤保障、班子建设等学校治理的每个方面,内容涉及了从理念引领到顶层设计,从系统框架到局部管理,从人文关怀到奖罚约束,从整体动员到个体激励等治校策略,处处体现着治校育人的人本情怀和治理智慧。

  又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薛法根在报告中提出,“教师队伍、课程产品、管理方略”是办好学校的三个关键和“好课都是简单的”课堂教学观。报告认为,好的教育应该具备两个门槛:一是能让孩子有愉悦感,正如孩子学习活动的5个层级:愿学(学习动机),乐学(学习兴趣),好学(学习情感),勤学(学习意志),独立学习(学习性格)。二是能让孩子有进步感。愉悦感是一种情感动力,而进步感是一种持久的内驱力。“双减”背景下,通过抓好“课内学习、课外活动、校外生活”三个课堂,让学生过完整又幸福的教育生活;做好“幼小、十岁关键期、初小融通”三个衔接,助力学生踏上成长新台阶;落实“作业考试、专业绩效、督导评价”三项保障,让“双减”成为推动学校转型的内在力量。薛校长的学校治理和教育教学理念很直白很朴素,但是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通过研修,最大的感悟是“有时候只顾着走,走了那么远,突然模糊了为什么出发”。教育行进的方向受到了诸多非教育的“纠偏”和“指点”,教育人不再坚定地诉求教育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的动态平衡,苏州教育让我们感悟到了基于“升学目标”的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树人的探求和坚定。

  1.回归教育规律办教育。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教育者回归教育的基本理念,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走多元化发展之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一些教师出现职业身份的焦虑、教育理解的偏离和课堂实践的困顿等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焦虑、家长的焦虑等问题,怎么样摆脱这样的窘境,是按照最新文件全盘革新抑或是落实新名词新称谓左右摇摆,还是立足师生实际守正创新、优化完善?静心思考,我们应该的是回到教育原点,厘清教育常识,回归教育规律,校准办学坐标。

  2.回归成长规律办教育。认识并理解学生是教育的起点,对学生的认识就是对自我的追寻,对学生的理解就是对人自身的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体、心智发育特点,相对应是教育策略和教育学生的方式的适应性设计和优化。学生成长规律我们都清楚,但是有时候,为了所谓的管理规范与方便,我们要求学生课间要静悄悄,上课小手要背过去,课间尽量不出教室等,以为了孩子“安全”成长采取了与孩子年龄段不相适宜的管理方式。

  3.回归地方实际办教育。苏州的经济体量是苏州教育发展最大的底气,但是也是苏州教育发展最大的压力。每个地方的教育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相协调相匹配的,只有立足地方实际,向内努力诉求并持续用力,教育才会有生命力,学生也才会有发展力,家长也才会有支持力。正如北方的小麦缺水会歉收,但是在南方的水田里也无法生长。教育的表达应该是接地气并且朴素的,就像苏州的江南园林式校园里也会专门开辟劳动园地,也会栽种果树。

  教育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苏州教育的魅力让我们艳羡不已,苏州教育的发展让我们急如星火。当我们回到泾川,立足实际,不断反思,我们既不可妄自菲薄,我们的许多好做法仍然值得坚持和优化,我们更不可妄自尊大,我们的一些貌似“很教育”但成效不大的做法应当纠偏和改正。对比南北教育,对标苏州教育,我们的教育差距如此清晰,但这绝不是为“躺平”找到借口,而应是依然坚定地深学、深思、深耕泾川教育,想清楚许多问题,认定好努力方向,便只须坚定而自信地风雨兼程,坚定地重复有效的事情,坚决地避免无效的事情。这种坚定和坚决,或许是一种朴素的教育思想,或许是一种深刻的教育理解,或许是一种纯粹的教育情怀,但都是对教育核心价值的坚守和体认,也是对家长诉求和社会期待的负责和回应,更是对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推动和助力。

  理念在学习中产生,在实践中成熟。再好的教育方法的理念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与落实,才能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就像一颗种子,只有深深植入适应性的土壤,并且得到精心照料和灌溉,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教育的理念要在泾川大地生根发芽,只有始终紧盯“质量目标”,根据县域实际、师生实际和校情实际结合优化,关注系统性设计,注重每一个细节,把握每一个环节,落实每一个关节,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们才有机会呈现出最佳的工作成果。

  制度是学校管理规范化、避免管理随意性的依据和保障。即便制定的制度再好再完善,也需要持续推进实施、落地见效,还需要时刻关注制度实施过程的成效和反馈,察觉缺陷及时作出调整和优化。制度的落实、优化和坚持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制度对大家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是大家还应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因此尽可能地对制度进行解读并且配套相应的操作的过程指导才是制度更快更好落地见效的最佳路径。

  教育的最终落实要依靠第一线的教师,读不懂教师,不改变教师,则一切都是空谈。即便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也需要从始至终坚持学习并提高个人。作为管理者,应以“每一名教师都想成为一名好老师”的理念基点,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教育培训、参与学术交流、阅读专业书籍、参加教学比赛以及开展课题研究等,在教师与自我、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比拼赶超的氛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课堂始终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职业生命的主战场。无论学校的基础设施如何,始终要重视提高课堂实效并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新高考改革、学生核心素养、“双减”目标要求、职业教育改革等,都必须落实高效课堂建设,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学校应该注重优化教育学生的方式和方法,坚持抓课堂高效和思维训练,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竞争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选拔需求并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学生的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起点与归宿。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要学业优良,更要品德高尚,行为优雅。我们须以反复抓、抓反复和久久为功的态度来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习惯。德育教育和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容易“逆水行舟”,要求我们耐心地、坚持不懈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如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德育教育和习惯培养的熏陶。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小组讨论、自我反思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教育和习惯培养的过程。

  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复制自身所谓的“成功”模式,想设计规划孩子的未来,但是孩子并不如此遵从。每个人都会面临时代变化的机遇、挑战和未来发展的选择、责难。家长需要对孩子信任而不放任,支持而不纵容,规劝而不禁锢。面对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家长群体,我们要认识到家校共育绝非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教育引导家长,传授科学家教理念,帮助家长与孩子平等、有效沟通,提振孩子成长的信心。同时,家长们也可以互相交流,一同探讨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教育资源形式多样,丰富广泛。再好的教育资源,也不能拿来就用,要求我们对照教育目标、设计理念、学情特点去精准挑选,精心整合,精致落实才有机会精美呈现出教育价值。高大上的资源不一定适合教育教学需要,只有经过教学设计与整合处理的资源才能成为教育资源,长期积累也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资源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

  借鉴不同的教育类型和层次特征,结合研修思考,反思中职教育现状,我们将按照《关于推进全县教育事业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中提出的“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创优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升学”和“就业”并重的办学定位,切实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夯实中职教育基础地位,让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努力实现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育人目标。

  一是积极打造优质专业。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将现有的15个专业调整到10个左右,逐步扩大加工制造类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模,逐步开设家政、养老等民生紧缺专业。

  二是不断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在中职一年级按照专业类别开展对口升学考试科目教学,探索推进职普融通教育模式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工作,扎实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和“三教改革”,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持续优化职教高考。坚持升学和就业并重的办学定位,充分尊重学生、家长意愿,坚持职教高考班分流选拔考试制度,按照专业建设和高等院校招生计划,一直在优化思路,科学建班,择优配置师资,强化教学管理,提升职教高考质量。

  四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以班主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改革,实施“学校+企业”名师培育工程,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五是创新发展模式空间。探索开展中高职“3+2”衔接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中高职一体化发展,争取开设五年大专班,积极建设综合高中,逐步提升发展空间,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六是完善制度机制体系。对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全面修订完善包括教职工综合考核、职称评审、绩效奖励等方面的制度,真正让制度机制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夯实中职教育基础地位、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七是全面提质创优发展。扎实推进“技能甘肃”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建设任务,确保年底顺利通过省级优质校建设验收工作,并努力跻身国家“双优”校建设行列。

  总之,通过此次苏州研修,我进一步坚定了现有的坚定,也将逐步优化现有的管理流程,在“想为中敢干事”,在“善为中能干事”,在“勤为中干成事”,立足本职工作,持续精进自己,努力为学生成长搭建舞台,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为泾川教育发挥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 decent的名词和动词

下一篇: 磁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开始了!

成功案例success case